在玛法大陆闯荡久了,刀口舔血的日子里最念想的不是祖玛教主的裁决之杖,反倒是比奇城客栈老板娘端出的那盘脆嫩雪白的山药菜。可每次自己在行会驻地的厨房折腾,削好的山药没多久就发黑,炒出来黏糊糊乌糟糟,跟被沃玛卫士的毒雾喷过似的。后来跟跑商的老铁讨教,又在银杏山谷的药农那儿偷学了几招,才算摸透了山药菜怎么做不黑又好吃的门道,今天就把这压箱底的法子跟各位兄弟说道说道。
要想山药菜不黑,选山药这第一步就跟游戏里选初始装备一样关键。别瞅着那些个头粗壮的就觉得划算,真正适合做菜的得挑那种表皮光滑、须根少的铁棍山药,拿在手里沉甸甸的,像握着一把趁手的炼狱战斧。这种山药肉质紧实,黏液少,氧化速度慢,是做不黑山药菜的底子。要是碰到表皮有斑点、摸起来软塌塌的,那跟碰到残血的稻草人没区别,再怎么折腾也出不了好味道,直接pass掉准没错。
处理山药的时候,很多兄弟栽在削皮这一关。山药黏液里的皂角素沾到手上又痒又麻,跟中了道士的绿毒似的,其实戴副棉纱手套就能解决,就像穿了件防御装备。削皮要快,别磨磨蹭蹭,削好的山药立马丢进提前准备好的清水里,水里得加一勺白醋或者挤点柠檬汁,这步就像给山药上了层保护罩,能抑制氧化变黑。记住水要没过山药,不能让它露出水面,不然露出来的部分还是会跟没带盾的法师一样脆弱,很快就会发黑。
不同的吃法,处理山药的细节也不一样,就像战法道三职业各有各的连招。要是想做清炒山药,那山药切好后还得换两次清水淘洗,把表面的黏液洗干净,这样炒出来才会脆爽不黏锅。炒的时候火候要大,油温七成热的时候下锅,快速翻炒,就像战士释放烈火剑法一样干脆利落,炒到山药边缘微微泛黄就加盐和少许生抽调味,再撒点葱花就能出锅,这时候的山药菜雪白翠绿相间,比裁决之杖还让人眼馋。
要是做山药排骨汤,那山药就不用洗得太狠,带点黏液反而更容易炖烂入味。排骨焯水后先炖半小时,再把切滚刀块的山药放进去,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,这时候可以往锅里丢两颗山楂或者一片柠檬,不仅能让排骨炖得更酥烂,还能让山药保持雪白。炖的时候别盖太紧的锅盖,留条缝让蒸汽能跑出去,不然锅里温度太高太闷,山药也容易发黑。等山药炖到用筷子能轻松扎透,加盐和少许胡椒粉调味,一碗汤色清亮、山药雪白的排骨汤就成了,喝上一口,比打完沙巴克攻城战喝疗伤药还舒坦。
还有种做法是拔丝山药,这可是行会聚餐时撑场面的硬菜,就是对火候要求高,跟法师操控冰咆哮似的得精准。山药切条后用清水泡十分钟,沥干水分,六成热油温下锅炸,炸到表面金黄酥脆捞出来控油。另起锅放白糖和少量水,小火慢慢熬,熬到糖液变成琥珀色,气泡细密的时候,迅速把炸好的山药倒进去翻炒,让每根山药都裹上糖丝,这时候动作要快,就像抢BOSS掉落的装备一样,稍慢一步糖就会凝固。拔丝山药做好后放在抹了油的盘子里,外酥里嫩,糖丝能拉一米多长,甜而不腻,关键是山药内里还是雪白的,一点都没黑。
有次在盟重省的酒馆里,跟个跑遍玛法大陆的老商人聊天,他说以前在封魔谷见过药农做凉拌山药,那做法更简单,却别有一番风味。山药蒸熟后放凉,撕去外皮,切成薄片,用盐、生抽、香醋、蒜末和香油调个料汁浇上去,再撒点香菜和白芝麻。蒸熟的山药本来就不容易发黑,加上料汁里的醋和蒜,不仅口感软糯酸甜,还能开胃解腻,夏天吃再合适不过。那天听他说得热闹,我当场就拍板第二天就去试试,结果做出来果然好吃,比客栈里卖的凉拌黄瓜还受欢迎。
其实山药菜怎么做不黑又好吃,核心就是抓住“防氧化”这三个字,就像游戏里只要做好防御和走位,就能减少伤害一样。选对山药、及时泡醋水、控制火候和烹饪时间,这几步做好了,不管是炒是炖还是炸,都能做出雪白好吃的山药菜。现在我在行会驻地的厨房也算半个厨神了,每次做山药菜都能引来一群兄弟围观,他们总说我这手艺比打装备还厉害。其实哪有什么诀窍,不过是多做几次,摸透了山药的“脾气”罢了,就像玩传奇一样,玩得多了,自然就成了老鸟。
上次沙巴克攻城战结束,我们行会大获全胜,我在厨房做了一桌子菜,其中就有清炒山药、山药排骨汤和拔丝山药,兄弟们吃得满嘴流油,都说这山药菜比什么珍馐美味都香。看着大家吃得开心,我心里也暖洋洋的,原来在玛法大陆除了打怪升级、攻城掠地,能给兄弟们做一桌好吃的山药菜,也是件特别有成就感的事。毕竟再热血的传奇,也少不了这些烟火气,而把山药菜做得不黑又好吃,就是这烟火气里最实在的温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