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时候每到年底,家里总会买上一块厚实的猪板油,妈妈坐在小板凳上,戴着围裙慢悠悠地切着油块,厨房里很快就会飘起一股温润的香气。那时候不懂炼猪油还有什么讲究,只知道炼好的猪油装在白瓷罐里,拌面条、炒青菜都格外香。后来自己学着做饭,才发现炼猪油怎么做才炼得好吃也是门学问,不是随便熬煮就能出那种又香又纯的味道。
要炼出好吃的猪油,选料是第一步,也是最关键的一步。最好选猪身上的板油,也就是猪腹腔里那层白色的脂肪,这块油质地紧实,脂肪含量均匀,炼出来的油香味足还不容易有杂味。要是买不到板油,也可以用肥膘肉,但肥膘肉炼出来的油香味会稍淡一些。不管选哪种,都要挑新鲜的,颜色发白、没有异味的,要是脂肪颜色发黄或者有腥臭味,炼出来的猪油肯定不好吃。买回家的板油先放在清水里泡上半个小时,泡掉表面的血水和杂质,然后用温水冲洗干净,沥干水分备用。
处理板油的时候,要把上面附着的筋膜都剔除干净,这些筋膜要是留在里面,炼的时候容易焦糊,会让猪油带上苦味。剔除筋膜后,把板油切成两三厘米见方的小块,切得太大炼的时候不容易出油,切得太小又容易熬干。切好的油块不要马上下锅,先放在通风的地方晾个十分钟,让表面的水分再蒸发一些,这样炼的时候就不会溅油。准备一口厚实的铁锅,铁锅导热均匀,炼出来的猪油受热更稳定,不容易糊锅。把切好的油块放进锅里,加入小半碗清水,很多人不知道加清水的作用,其实清水能帮助油块慢慢受热,防止一开始就因为温度太高而焦糊,而且还能让猪油炼得更干净。
接下来就可以开火炼油了,一开始要用小火,慢慢加热。随着温度升高,锅里的清水会先蒸发掉,然后油块就会开始慢慢出油。这个过程不能着急,一定要保持小火,要是火太大,油块表面很快就会焦掉,但里面的油还没炼出来,不仅浪费,还会影响猪油的味道。在炼油的过程中,要用铲子时不时地翻动一下油块,让每个油块都能均匀受热,避免底部的油块粘在锅上焦糊。当油块开始慢慢变小,颜色变成淡黄色的时候,可以加入几片生姜和一段葱白,这样能去除猪油的腥味,还能增加一股淡淡的葱姜香。生姜和葱白不要放太早,放太早容易熬烂在油里,影响猪油的纯度。
继续用小火熬煮,直到油块变成金黄色的油渣,体积缩小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左右,就说明油已经炼得差不多了。这时候要及时关火,因为余热还会继续加热,要是等油渣完全变黑再关火,猪油就会带上焦味。关火后,用漏勺把油渣捞出来,油渣不要扔掉,可以撒点盐直接吃,或者用来炒青菜、包饺子,都是非常香的。然后把炼好的猪油倒进准备好的容器里,容器要提前洗干净并擦干水分,不能有一点水,不然猪油容易变质。倒的时候可以用纱布过滤一下,这样能把猪油里的细小杂质过滤掉,让猪油看起来更清澈,口感也更细腻。
刚炼好的猪油是淡黄色的液体,放凉后就会凝固成乳白色的固体,看起来像雪一样洁白。很多人炼好猪油后不知道怎么保存,其实只要密封好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,或者放进冰箱冷藏,保存几个月都不会坏。要是想保存更久,可以在猪油凝固前加一小勺盐,盐有防腐的作用,能让猪油保存得更久。炼好的猪油用途可多了,早上煮一碗面条,舀一勺猪油化开,再撒点葱花,那香味能让人胃口大开;用猪油炒青菜,青菜会变得翠绿油亮,吃起来软糯香甜,比用植物油炒的更有味道;做酥皮点心的时候加一些猪油,点心会变得酥脆可口,层次分明。
其实炼猪油怎么做才炼得好吃,关键就在于选好料、慢火候、细处理。没有什么复杂的技巧,只要多花点耐心,按照步骤一步步来,就能炼出香而不腻、纯净雪白的猪油。现在很多人觉得猪油不健康,其实适量吃一些猪油对身体也是有好处的,而且用猪油做出来的家常菜,总带着一股让人怀念的烟火气。每次炼猪油的时候,看着油块在锅里慢慢出油,闻着那股熟悉的香味,就会想起小时候妈妈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,这大概就是家常菜的魅力吧,简单的食材,简单的做法,却能带来最温暖的味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