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家做饭时,面条是很多人的心头好,简单快捷又能搭配多种食材。但不少人在做面时会遇到一个问题,就是煮出来的面偶尔会带有一点酸味,影响了整体的口感。其实想要做出不酸又好吃的面,并没有那么复杂,关键在于掌握一些家常的小技巧,从选面到煮面的每一个步骤都多留意一点,就能让面条的口感和味道提升不少。怎么做的面不酸又好吃呢,这其实是很多家庭主妇和烹饪爱好者常琢磨的事,今天就来详细说说其中的门道。
首先要说说选面的环节,这是做好一碗面的基础。市面上的面条种类繁多,有挂面、手擀面、拉面、碱水面等等,不同的面条适合不同的做法,也直接关系到成品是否会酸。如果是自己擀面,面粉的选择就很重要。一般来说,做面条用中筋面粉或者高筋面粉比较合适,这两种面粉的蛋白质含量适中,擀出来的面条筋道有嚼劲,不容易发酸。要是用低筋面粉,面条容易软烂,而且在醒面过程中也可能因为面筋形成不足而出现轻微酸味。购买现成面条时,要注意看配料表,尽量选择添加剂少、保质期短的新鲜面条,避免买到存放时间过长或者添加了过多防腐剂的面条,这类面条不仅口感差,也更容易出现异味。
接下来是和面的步骤,这可是决定面条是否发酸的关键一步。很多人和面时习惯用冷水,但其实用温水和面效果更好,尤其是在天气较冷的时候。温水能够让面粉中的蛋白质更好地形成面筋,使面团更有韧性,同时也能避免面团因为温度过低而醒发不均匀。和面时的水量也要控制好,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,一般来说面粉和水的比例大概是2:1,具体可以根据面粉的吸水性适当调整。加水时要慢慢加,边加边用筷子搅拌,直到面粉形成絮状,然后再用手揉成光滑的面团。揉面的时候一定要揉到位,把面团揉得细腻光滑,这样做出的面条才会筋道。另外,和面时可以加入少许盐,盐不仅能增加面条的底味,还能增强面筋的韧性,让面条更不容易发酸,不过盐的用量要少,大概500克面粉加3-5克盐就可以了。
醒面也是做面过程中不能忽视的环节,醒面不到位或者醒面方式不对,都可能导致面条发酸。揉好的面团要盖上湿布或者保鲜膜,放在温暖的地方醒发,醒发时间一般在20-30分钟左右,具体时间要看室温。如果室温较低,可以把面团放在温暖的锅边或者微波炉里(不加热)醒发,避免面团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中。醒面的目的是让面团中的面筋得到充分松弛,这样擀面条的时候更容易擀开,也不会因为面筋过紧而导致面条煮出来口感发硬或者发酸。醒面过程中不要频繁打开湿布查看,以免面团表面失水变干。醒好的面团如果不马上使用,要继续盖好湿布,防止面团变干影响后续操作。
煮面的技巧同样重要,煮得不好不仅会让面条发酸,还会使面条变得软烂没嚼劲。煮面时要先把水烧开,水开后再下面条,下锅前可以在锅里加少许盐和几滴食用油,盐能让面条更筋道,食用油可以防止面条粘连。面条下锅后要用筷子轻轻搅动,避免面条粘在锅底。煮挂面和手擀面的时间不同,挂面一般煮3-5分钟就可以了,手擀面因为比较厚,可能需要煮5-8分钟,具体时间要看面条的粗细和个人口感喜好。煮面过程中可以加一次凉水,当水再次烧开后,面条就差不多熟了。不要把面条煮得太久,煮过头的面条容易软烂,也可能会出现酸味。面条煮好后要及时捞出,如果不是马上吃,要过一下凉水,这样能保持面条的筋道口感,也能防止面条因为余热继续加热而发酸。
除了面条本身的制作,汤底的搭配也能为面条增香提味,让面条更好吃。汤底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来调配,喜欢清淡口味的可以用清汤,比如鸡汤、骨头汤或者蔬菜汤,喜欢浓郁口味的可以用炸酱、番茄鸡蛋卤或者麻辣汤底。不管是哪种汤底,都要注意调味的平衡,不要过于咸或者过于油腻,以免掩盖面条本身的香味。在制作汤底时,可以加入一些新鲜的食材,比如青菜、番茄、鸡蛋、瘦肉等,这样不仅能让汤底营养更丰富,味道也更鲜美。做好的汤底浇在煮好的面条上,再撒上一些葱花、香菜或者芝麻,一碗香气扑鼻的面条就做好了。其实只要掌握了选面、和面、醒面、煮面这些基本技巧,再搭配上合适的汤底,就能轻松做出不酸又好吃的面,让家人每次都吃得满足。怎么做的面不酸又好吃呢,只要多尝试几次,把这些小技巧记在心里,慢慢就能熟练掌握,做出属于自己的家常美味面条。
另外,还有一些小细节需要注意,比如在制作手擀面时,撒面粉要适量,避免过多的干面粉进入锅中,导致汤变浑浊,也可能间接影响面条的口感。如果是用发酵过的面团做面,比如馒头面剩下一点用来做面条,那一定要确保面团发酵正常,没有过度发酵,过度发酵的面团本身就带有酸味,做出来的面条自然也会酸。还有就是煮面的锅要干净,避免锅里残留其他食物的味道,影响面条的味道。平时在家做面,不需要太复杂的工具和食材,用最普通的面粉和家常的做法,只要把每一个步骤都做好,就能做出不酸又好吃的面条,无论是作为早餐、午餐还是晚餐,都是不错的选择,简单又美味,能给家人带来满满的幸福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