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村里,做馍是家家户户都会的手艺,每逢过节或者家里来客人,灶台上总会蒸上一锅热气腾腾的馍。刚出锅的馍散发着麦香,咬一口松软筋道,不管是就着咸菜还是炖菜,都能吃得格外香。其实村里馍怎么做才好吃又简单,并没有那么多复杂的技巧,关键在于把握好材料和几个关键步骤,就算是新手也能一次成功。
首先得准备好食材,村里做馍用的都是最普通的材料,不需要什么特殊添加剂。面粉要选中筋面粉,这种面粉筋度适中,蒸出来的馍既不会太松散也不会过硬,在村里小卖部就能买到。一般来说,做一锅馍大概需要500克面粉,搭配5克活性干酵母,酵母一定要选新鲜的,不然面团发不起来可就白费功夫了。另外还要准备适量的温水,水温大概在30到40摄氏度之间,用手摸起来不烫为宜,这个温度能让酵母更好地活跃起来,要是水太烫会把酵母烫死,太冷又会影响发酵速度。如果家里有白糖,也可以加一小勺,白糖能给酵母提供养分,让面团发得更旺,不过不放也没关系,村里老一辈做馍很多时候都不加糖,全靠面粉本身的香味。
接下来就是发面,这是做村里馍的关键一步。先把酵母放进温水中,用筷子搅拌均匀,静置5分钟左右,让酵母充分溶解激活,这时候水面上会出现一些细小的泡沫。然后把酵母水慢慢倒进面粉里,边倒边用筷子搅拌,把面粉搅成絮状,没有干面粉颗粒就行。接着就可以下手揉面了,在案板上撒少许干面粉防粘,把絮状的面粉揉成一个光滑的面团。揉面的时候要用上力气,按照一个方向揉,这样能让面团里的面筋形成,蒸出来的馍才会有嚼劲。揉到面团表面光滑,用手摸起来不粘手,而且有一定弹性的时候就可以了。然后把面团放进一个干净的盆里,用湿布或者保鲜膜把盆口盖好,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。村里通常会把盆放在灶台旁边,因为灶台附近温度高,发酵得快。发酵时间一般需要1到2个小时,具体要看温度,夏天温度高,一个小时左右就能发好,冬天可能需要两个多小时甚至更久。判断面团是否发好的方法很简单,用手轻轻按一下面团,如果面团能快速回弹,说明还没发好;如果按下去的坑不会回弹,而且面团比原来大了两倍多,用手撕开面团内部,能看到密密麻麻的蜂窝状小孔,那就说明发酵成功了。
面团发好后,就到了揉面排气的环节,这一步也不能马虎,直接关系到馍的口感。把发好的面团取出来放在案板上,撒上少许干面粉,然后用力揉面,把面团里发酵产生的气体排出去。揉的时候要反复按压、折叠,直到面团重新变得光滑细腻,而且切开面团后内部没有明显的大孔洞。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分钟,要有耐心,揉得越充分,蒸出来的馍组织就越均匀,口感也越筋道。揉好之后,把面团搓成一个长条,然后用刀切成大小均匀的面剂子,每个面剂子大概50到60克,这样蒸出来的馍大小适中,方便手拿。切好面剂子后,把每个面剂子都揉成圆形的馍坯,揉的时候要注意把收口朝下,这样蒸出来的馍表面才会光滑好看。揉馍坯的时候不用太用力,只要揉圆揉光滑就行,村里做馍讲究实在,不用刻意追求特别精致的造型,圆滚滚的就很地道。
馍坯做好后,不能马上蒸,还需要进行二次醒发。把馍坯摆放在蒸屉上,蒸屉底部要铺上湿的笼布,防止馍粘在上面。馍坯之间要留一定的距离,因为蒸的时候馍还会膨胀,避免粘在一起。然后盖上锅盖,静置15到20分钟,让馍坯再次发酵。二次醒发很重要,能让馍蒸出来更蓬松。判断二次醒发好的方法是,用手轻轻碰一下馍坯,感觉馍坯变得轻飘飘的,而且按压下去能缓慢回弹,就可以开始蒸了。蒸馍要用冷水上锅,把蒸屉放进锅里,盖上锅盖,大火烧开。等锅里的水烧开,蒸汽冒出来之后,转中火继续蒸15到20分钟。蒸的时间要根据馍的大小来调整,小一点的馍15分钟就够了,大一点的可能需要20分钟。蒸的时候千万不要随便打开锅盖,不然蒸汽跑掉,馍会塌陷,就不好看也不好吃了。
蒸好之后也不能马上开盖,要关火后焖5分钟左右,让馍慢慢适应外界的温度,这样可以防止馍因为温差太大而塌陷。焖好之后,就可以打开锅盖了,一股浓郁的麦香扑面而来,一个个白白胖胖的馍摆在蒸屉里,看起来就很有食欲。刚出锅的馍最好吃,趁着热气咬一口,外皮有点韧劲,里面松软香甜,满满的都是小时候的味道。村里馍怎么做才好吃又简单,其实总结下来就是选对材料、发好面、揉到位、蒸够时,这几个步骤虽然简单,但每一步都要用心去做。在村里,做馍不仅是一种美食制作,更是一种生活的仪式感,一家人围在一起揉面、做馍坯,等着馍出锅的过程,充满了温馨和烟火气。现在很多人住在城里,很少有机会自己做馍,但只要按照这个方法,在家也能做出地道的村里馍,让味蕾重温那份朴实的麦香。
有时候做馍的时候,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做一点小变化,比如在揉面的时候加入少许切碎的葱花和盐,蒸出来就是香喷喷的葱花馍;或者加入一些红糖,做成甜馍,大人小孩都爱吃。但最经典的还是原味的村里馍,简单的材料,简单的做法,却能做出最纯粹的美味。村里馍怎么做才好吃又简单,其实没有什么秘诀,就是用最普通的食材,最传统的方法,加上一份对生活的热爱,就能蒸出一锅让全家人都满意的馍。每次吃着自己做的村里馍,都会想起小时候在村里,奶奶坐在灶台边做馍的场景,那时候的馍香,是记忆里最温暖的味道,而现在自己动手做,也能把这份温暖和美味延续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