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时在家做饭,不少人都头疼瘦肉的口感问题。明明买的是新鲜瘦肉,要么炒出来干柴塞牙,要么炖出来硬邦邦没滋味,好好的食材总做不出饭店里那种鲜嫩的感觉。其实啊,瘦肉怎么做吃着才嫩又好吃,关键不在于厨艺有多高超,而是要掌握几个简单却容易被忽略的小技巧,今天就来跟大家好好聊聊,把这些家常做法里的门道说清楚,让你下次做瘦肉菜再也不用发愁。
首先得从选肉开始说起,这可是基础中的基础。很多人买瘦肉就盯着“瘦”字,觉得越瘦越好,其实不然。不同部位的瘦肉,适合的做法不一样,选对部位才能事半功倍。比如里脊肉,它是猪身上最嫩的瘦肉部位,肉质细腻无筋,特别适合快炒、做肉丝或者肉片,像青椒肉丝、木须肉这些菜,用里脊肉做出来口感准没错。还有梅花肉,虽然带点脂肪,但分布均匀,做成叉烧或者烤瘦肉,咬下去鲜嫩多汁,一点都不柴。要是想做炖菜或者焖菜,那就选腿肉,虽然纤维稍微粗点,但经过长时间炖煮后,肉质会变得软烂入味,而且价格也比里脊肉实惠不少。买肉的时候记得看颜色,新鲜的瘦肉颜色是淡红色,表面有光泽,用手按一下能快速回弹,这样的肉吃起来才新鲜又嫩。
选好肉之后,处理肉的步骤也不能马虎,切肉的方法就很有讲究。很多人切肉随便下刀,结果炒出来的肉嚼不动,这是因为没注意肉的纹理。瘦肉的肌肉纤维是有走向的,咱们切的时候要逆着纹理切,也就是刀和肉的纹理呈90度角,这样能把肌肉纤维切断,吃的时候就不会觉得塞牙。比如切肉丝,先把肉块放冰箱冷冻半小时,稍微变硬一点再切,这样更容易切得均匀细长。切肉片的话,厚度控制在0.3厘米左右比较合适,太厚了不好入味,太薄了容易炒老。另外,要是做肉馅或者肉糜,别直接用刀剁,先把肉切成小丁,再用刀背捶打一会儿,让肉质变得更松散,这样做出来的丸子或者肉饼也会更嫩。
腌制是让瘦肉变嫩的关键一步,这一步做好了,哪怕是普通的瘦肉也能变得鲜嫩可口。常见的腌制方法有很多,最简单的就是用淀粉和料酒。把切好的瘦肉放到碗里,加一勺料酒去腥,再放一勺淀粉抓匀,淀粉能在肉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,锁住里面的水分,炒的时候就不容易流失。要是想让肉更滑嫩,还可以加一勺食用油,抓匀后静置十分钟,这样下锅的时候肉不容易粘在一起,口感也会更油润。喜欢吃嫩滑口感的朋友,还可以加一点点小苏打,不过要注意用量,大概500克肉加1克小苏打就够了,太多了会有碱味。另外,生抽和蚝油不仅能调味,也能起到一定的嫩肉作用,腌制的时候可以适量加一点,让肉提前入味。腌制的时间不用太长,一般十分钟到十五分钟就够了,时间太长反而会让肉的口感变差。
烹饪方式对瘦肉的口感影响也很大,不同的做法要掌握不同的火候和时间。快炒类的菜,比如炒肉丝、炒肉片,一定要用猛火快炒。先把锅烧得冒烟,再倒入食用油,油热后放入葱姜蒜爆香,然后迅速倒入腌制好的瘦肉,快速翻炒至表面变色,大概一两分钟就可以盛出来了。等其他配菜炒到差不多熟的时候,再把瘦肉倒回去一起翻炒均匀,这样既能保证瘦肉熟透,又不会炒老。炖瘦肉的时候,要冷水下锅,把瘦肉块放进去,加几片姜和一勺料酒,大火煮开后撇去表面的浮沫,然后转小火慢炖。炖的时候可以加一点山楂或者萝卜,这些食材里的酸性物质能帮助软化肉质,让瘦肉更容易炖烂。要是用高压锅炖,时间别太长,一般上汽后压十五分钟左右就够了,不然肉会炖得太烂,失去口感。清蒸瘦肉是最能保留营养的做法,把腌制好的瘦肉片放到盘子里,淋上一点生抽和香油,上锅蒸十分钟左右,关火后焖两分钟再开盖,这样蒸出来的瘦肉又嫩又鲜,特别适合老人和小孩吃。
除了这些基础技巧,还有一些小细节能让瘦肉更好吃。比如炒瘦肉的时候,别过早放盐,盐会让肉里的水分流失,导致口感变柴,应该在肉快炒熟或者出锅前再放盐。要是做糖醋里脊或者锅包肉这类需要炸的菜,裹糊的时候用淀粉和面粉按照2:1的比例混合,炸出来的外皮更酥脆,里面的肉也更嫩。另外,烹饪过程中如果需要加水,一定要加热水,加冷水会让肉的温度突然下降,肌肉纤维收缩,肉质就会变硬。还有,瘦肉做好后要及时出锅,别放在锅里保温,长时间的高温会让肉慢慢变老。其实瘦肉怎么做吃着才嫩又好吃,并没有那么复杂,只要把选肉、切肉、腌制和烹饪这几个步骤掌握好,多尝试几次,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。
生活中很多家常菜都离不开瘦肉,比如番茄炒鸡蛋里加几片瘦肉,营养更均衡;冬瓜丸子汤里的瘦肉丸子鲜嫩可口;就连简单的瘦肉粥,只要做法得当,也能做得绵密顺滑。掌握了让瘦肉变嫩的技巧,就能把这些普通的家常菜做得更美味,让家人吃得更开心。平时做饭的时候多留意这些小细节,不用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,就能让餐桌上的瘦肉菜焕然一新。相信大家按照这些方法做,下次再做瘦肉的时候,一定能做出又嫩又好吃的口感,再也不用为瘦肉柴硬的问题烦恼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