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末的午后,总想着动手做点小点心,无论是配茶还是给孩子当零食,都再合适不过。但不少人在家做点心时,总觉得味道差了点意思,要么香气不足,要么口感发柴,其实想让点心怎么做的又香又好吃,关键不在复杂的配方,而在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小细节。这些细节藏在食材的挑选里,躲在制作的手法中,甚至体现在烘烤的温度把控上,只要把这些地方做好,普通的家常点心也能吃出店里的水准。
食材是点心的根基,新鲜度直接决定了最终的香味和口感。就拿最基础的面粉来说,做酥皮点心要用低筋面粉,因为它蛋白质含量低,揉出来的面团延展性好,烤后才能层层酥脆;而做馒头、包子这类发面点心,高筋面粉更合适,能形成足够的面筋网络,让点心蓬松有嚼劲。鸡蛋也得选新鲜的,磕开后蛋黄圆润饱满,蛋清清澈粘稠,这样打发出来的蛋液细腻稳定,加到蛋糕或饼干里,能让口感更松软,香味也更纯正。黄油尽量选动物黄油,虽然价格比植物黄油稍高,但它自带浓郁的奶香味,融化后拌进面团,烤的时候整个厨房都会飘着甜甜的奶味,比人工香精的味道自然多了。要是做中式点心,比如豆沙酥、莲蓉包,馅料最好自己熬,买现成的豆沙馅往往糖分太高,掩盖了豆子本身的清香,自己用红豆加少量冰糖慢慢熬煮,熬到豆子开花软烂,再用勺子压成泥,这样的馅料既有红豆的本味香,又不会甜得发腻。
制作过程中的手法细节,是让点心又香又好吃的关键。就说揉面吧,不同的点心对揉面的要求不一样。做饼干时,黄油和糖要打发到位,用电动打蛋器中速打至黄油颜色变浅、体积蓬松,像羽毛一样轻盈,这样烤出来的饼干才会酥脆香甜;如果打发不够,饼干容易硬邦邦的,香味也出不来。做面包或馒头时,面团要揉到扩展阶段,也就是能拉出半透明的薄膜,这时候面筋形成得刚好,发酵后点心会更蓬松,咬下去有淡淡的麦香。醒面也不能马虎,发面点心需要一次发酵和二次发酵,一次发酵是让面团中的酵母繁殖,二次发酵则是让面团再次膨胀,这样蒸出来的包子馒头才会暄软有弹性,不会咬起来扎实。要是做酥皮点心,叠酥的步骤很重要,油皮和油酥要软硬一致,叠的时候要均匀,不能让油酥漏出来,这样烤出来的酥皮才会层次分明,一口咬下去“咔嚓”作响,香味在嘴里散开。
调味的平衡也很重要,不是调料加得越多越好,而是要突出食材本身的香味。做甜口点心时,糖的用量要适中,比如做戚风蛋糕,糖不仅能增加甜味,还能帮助蛋液打发,要是糖放少了,蛋糕容易塌陷,口感也会发涩;但糖放多了,会掩盖鸡蛋和面粉的香味,还会让点心变得齁甜。可以试着用少量蜂蜜或麦芽糖代替部分白糖,蜂蜜能带来淡淡的花香,麦芽糖则有独特的焦香,让甜味更有层次。做咸口点心,比如葱油饼、火腿酥,盐要少放,避免过咸盖过其他食材的味道,葱花要在快出锅前撒上,或者在制作时用少许热油淋一下,激发葱花的香味,这样咬下去就能吃到浓浓的葱香。有些点心还可以加一点坚果碎或果干,比如核桃、杏仁、葡萄干,既能增加口感的丰富度,又能带来自然的香味,不过要注意用量,太多会喧宾夺主,太少又起不到点缀的作用。
烘烤或蒸煮的温度和时间把控,直接影响点心的最终状态。烤箱使用前一定要预热,要是没预热就把点心放进去,点心受热不均匀,容易出现外面烤焦了里面还没熟的情况,香味也会打折扣。不同的点心需要不同的温度,饼干一般用170-180℃,烤10-15分钟,直到表面金黄即可;蛋糕则用150-160℃,烤30-40分钟,温度太高容易烤裂,温度太低则会烤不熟。蒸点心时,水要烧开后再放点心,用大火蒸,这样蒸汽足,点心能快速熟透,保持松软的口感,比如蒸包子,水开后蒸10-12分钟,关火后焖3分钟再开盖,避免包子遇冷塌陷。烤的时候还要注意观察点心的颜色变化,比如烤曲奇,边缘微微发黄就可以关火了,因为烤箱余温还会继续加热,要是等表面全黄了再关火,冷却后就会太硬。
其实点心怎么做的又香又好吃,并没有什么秘诀,就是把每一个小步骤都做扎实。从挑选新鲜的食材开始,认真对待揉面、醒面、调味这些环节,再掌握好烘烤或蒸煮的火候,就算是新手也能做出美味的点心。有时候家里剩下的一点面粉、几个鸡蛋,就能变成一盘香喷喷的小饼干或一碗松软的发糕,不仅能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,还能给家人带来一份温暖的惊喜。看着家人吃着自己做的点心,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,那种成就感比什么都好。所以不妨趁着有空,动手试试,慢慢摸索,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做法,做出属于自己的鲜香好点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