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到逢年过节,或者只是想给平淡的日子添点甜,一碗热乎乎的汤圆总是让人心里暖暖的。尤其是那种咬一口软糯香甜,内馅流心的汤圆,更是让人回味无穷。但很多人自己在家做汤圆时,总容易遇到皮硬、煮破或者口感不够软的问题,其实想要做好汤圆,关键在于几个小细节,掌握了之后,就能轻松做出软好吃又简单的汤圆。
首先得从基础的材料选起,做汤圆的主角是糯米粉,这可是决定汤圆皮软不软的关键。很多人可能随便抓一袋糯米粉就开始做,其实糯米粉也有讲究,最好选那种细腻、颜色偏白的水磨糯米粉,这种糯米粉吸水性更好,做出来的汤圆皮会更软糯Q弹。要是用了粗糙的干磨糯米粉,口感可能就会偏硬。除了糯米粉,和面用的水也有说法,不能用冷水也不能用开水,温水是最佳选择。温水能让糯米粉慢慢吸收水分,形成的面团更光滑,也不容易出现干硬的小疙瘩。一般来说,糯米粉和温水的比例大概是2:1,不过也不用那么死板,边加水边用筷子搅拌,直到出现絮状,然后用手揉成一个光滑不粘手的面团就行。揉好的面团最好盖上湿布醒10分钟,这样面团里的水分能分布得更均匀,后续包汤圆的时候也更容易塑形,煮出来的皮也会更软。
馅料方面,不用搞太复杂的,简单的黑芝麻馅就很经典,而且做法也不麻烦。准备适量的黑芝麻,先放在无油的锅里小火炒香,炒的时候要不停翻动,别炒糊了,炒到能闻到香味就关火。放凉后把黑芝麻倒进料理机里打成粉,要是没有料理机,用擀面杖擀碎也可以,就是费点劲。然后在黑芝麻粉里加入白糖和融化的黄油或者猪油,搅拌均匀。这里加黄油或猪油是为了让馅料更细腻油润,吃起来不会干巴巴的,而且冷却后馅料会凝固,方便包的时候成型。白糖的量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调整,喜欢甜一点的就多放些,反之就少放。搅拌好的馅料分成大小均匀的小剂子,搓成小球,然后放进冰箱冷藏半小时,这样馅料变硬,包的时候就不容易粘手,也不会流出来,这一步能让整个制作过程更简单,新手也能轻松上手。
接下来就是揉面和包汤圆了。醒好的面团取出来,放在案板上再揉几下,让它更光滑。然后把面团搓成一个长条,再切成大小均匀的小面剂子,每个面剂子大概像乒乓球那么大就可以。把小面剂子放在手心,用拇指按出一个小坑,然后慢慢把坑捏大,变成一个小碗的形状,注意边缘不要太薄,不然煮的时候容易破。把冷藏好的馅料球放进“小碗”里,然后用手指沿着边缘慢慢向上捏合,收口的时候要捏紧,不然煮的时候馅料会漏出来。捏好后放在手心轻轻搓圆,一个汤圆就做好了。包的时候要注意,手上可以抹一点点干糯米粉,防止面团粘手,但也别抹太多,不然汤圆皮会变干。包好的汤圆要放在撒了糯米粉的盘子里,避免互相粘连。整个过程不用追求汤圆长得有多标准,只要捏紧收口,大小差不多就行,毕竟自己吃,好吃才是最重要的,这样简单的做法也不会让人觉得繁琐。
最后一步就是煮汤圆了,这一步也很关键,煮得好才能让汤圆保持软糯的口感。锅里加足量的水,大火烧开,然后把包好的汤圆慢慢放进锅里,放进锅里后要用勺子轻轻搅动几下,防止汤圆粘在锅底。等水再次烧开后,汤圆会慢慢浮起来,这时候要转小火,然后加入一小碗冷水,继续煮。等水再次烧开,再加入一小碗冷水,这样反复加两次冷水,等汤圆再次浮起来,并且看起来膨胀了一些,就说明煮好了。很多人煮汤圆的时候一直用大火,容易导致外面煮烂了,里面还是生的,或者汤圆煮破。转小火慢慢煮,加上加冷水的步骤,能让汤圆受热均匀,煮得更透,而且口感也会更软嫩。煮好的汤圆捞出来,放进碗里,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加点糖水或者桂花酱,一碗软糯香甜的汤圆就做好了。
其实汤圆怎么做软好吃又简单,总结下来就是选对材料、掌握好和面的水温、做好馅料的处理,还有煮的时候注意火候和加冷水的步骤。这些步骤都不复杂,只要稍微用点心,就能做出比外面买的还好吃的汤圆。自己在家做汤圆,不仅能保证食材的新鲜卫生,还能根据自己的口味调整馅料,而且整个制作过程也充满了乐趣,无论是和家人一起做,还是自己一个人慢慢做,最后吃到嘴里的那一刻,都会觉得特别满足。不用觉得做汤圆是件麻烦事,按照这些简单的方法来,新手也能一次成功,让你轻松享受到软糯香甜的家常汤圆。
有时候人们觉得做汤圆难,可能是因为没掌握好其中的小技巧,一旦掌握了,就会发现其实很简单。比如和面的时候,只要温水加得合适,面团就会很听话;包的时候馅料冷藏过,就不容易粘手;煮的时候加两次冷水,汤圆就会煮得又软又透。这些小细节加起来,就让汤圆的制作过程变得简单又顺利。而且自己做的汤圆,吃起来会更有成就感,每一口都是满满的心意。无论是作为早餐、甜点,还是节日里的应景美食,这样软好吃又简单的汤圆都很合适,让你在想吃的时候就能轻松做出来,满足自己的味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