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时在家做饭,不少人都喜欢做鸡肉吃,因为鸡肉细嫩营养,做法也多。但有时候做出来的鸡肉要么柴得塞牙,要么嚼着没滋味,怎么才能让鸡肉怎么做又软又糯好吃呢?其实这背后藏着不少家常小技巧,不用复杂的工具,普通家庭厨房就能操作,今天就把这些实用的方法分享给大家。
要让鸡肉软糯,第一步得选对鸡肉部位。不同部位的鸡肉口感差异很大,像鸡胸肉虽然脂肪少,但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老;而鸡腿肉带有少量脂肪和筋膜,肉质相对更细嫩,做出来更容易达到软糯的效果。如果是做炖菜或者焖菜,整只鸡可以选三黄鸡或者土鸡,这类鸡肉质紧实但不柴,经过慢炖后能充分吸收汤汁,变得软糯入味。要是想快速做好,鸡腿肉是更合适的选择,去掉骨头切成块,烹饪时间短还容易软烂。
选好鸡肉后,预处理也很关键。新鲜的鸡肉买回来,先别急着下锅,最好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,大概15到20分钟,这样能泡出鸡肉里的血水,不仅能去除腥味,还能让肉质更细嫩。浸泡的时候可以在水里加少许料酒,去腥效果更好。泡好后冲洗干净,用厨房纸巾擦干表面的水分。如果是鸡胸肉这类容易老的部位,可以用刀背轻轻拍打几下,破坏肌肉纤维,这样做出来的鸡肉会更软。另外,腌制也是让鸡肉软糯的小窍门,腌制时加入少许淀粉或者蛋清,淀粉和蛋清能在鸡肉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,锁住水分,烹饪时就不容易失水变柴,还能让肉质更滑嫩。腌制时间不用太长,10分钟左右就够了,避免鸡肉变得松散。
烹饪方法对鸡肉的软糯程度影响很大,不同的做法有不同的技巧。先说说清炖鸡肉,这是最考验鸡肉本身口感的做法,也是最能体现软糯的做法之一。炖鸡肉时,不要直接用开水下锅,应该冷水下锅,然后慢慢加热,这样能让鸡肉里的营养和鲜味充分释放到汤里,同时鸡肉也能慢慢受热,变得软烂。水开后撇去表面的浮沫,加入姜片、葱段去腥,然后转小火慢炖。小火慢炖是让鸡肉软糯的关键,火太大容易把鸡肉煮老,小火能让热量慢慢渗透到鸡肉内部,让肉质逐渐变得软糯。炖的时候可以加入少许山楂或者萝卜,山楂里的果酸和萝卜的水分能帮助软化鸡肉纤维,让鸡肉更容易炖烂,而且还能增加汤的风味。大概炖1到1.5个小时,根据鸡肉的大小调整时间,炖好后加盐调味,这样炖出来的鸡肉又软又糯,汤也鲜美可口。
红烧鸡肉也是家常做法,要让红烧鸡肉软糯,炒糖色后下鸡肉翻炒时,不要炒太久,稍微翻炒至鸡肉表面变色就可以。然后加入生抽、老抽、料酒调味,再加入足量的热水,水量要没过鸡肉,因为红烧需要焖煮。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焖煮40到50分钟,焖煮的过程中要不时翻动一下鸡肉,让鸡肉均匀受热,充分吸收汤汁。如果家里有高压锅,也可以用高压锅来焖,上汽后压15到20分钟,再倒回炒锅中收浓汤汁,这样做出来的鸡肉会更软糯,而且节省时间。收汤汁的时候要注意火候,不要收得太干,留少许汤汁裹在鸡肉上,吃起来更入味。
除了炖和焖,蒸鸡肉也是让鸡肉保持软糯的好方法。蒸鸡肉前,同样要进行腌制,加入少许盐、料酒、姜片、葱段,腌制10分钟后,放入蒸锅蒸。蒸锅上汽后蒸20到30分钟,具体时间根据鸡肉的大小而定。蒸鸡肉要注意火候,用中火蒸,避免火太大导致鸡肉表面变干。蒸好后可以淋上少许香油和葱花,这样蒸出来的鸡肉原汁原味,肉质软嫩,非常适合老人和小孩吃。
还有一些细节能让鸡肉做得更软又糯好吃,比如烹饪时不要过早放盐,盐会让鸡肉里的水分流失,导致肉质变柴,应该在鸡肉快熟的时候再放盐。另外,烹饪过程中如果需要加水,一定要加热水,加冷水会让鸡肉遇冷收缩,肉质变硬。如果是做炸鸡想要外酥里嫩,腌制时除了淀粉和蛋清,还可以加入少许啤酒,啤酒里的酶能软化鸡肉纤维,让炸出来的鸡肉内部更软嫩。
其实让鸡肉怎么做又软又糯好吃并不难,关键在于选材、预处理和烹饪时的火候控制。只要掌握了这些家常小技巧,就算是厨房新手也能做出软糯入味的鸡肉。平时在家做饭,多尝试几次,根据自己的口味调整调料和时间,就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做法。无论是清炖、红烧还是清蒸,按照这些方法做,都能让鸡肉变得软嫩可口,成为餐桌上受欢迎的家常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