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
在咱们日常的餐桌上,馒头总是少不了的主食,尤其是刚蒸好的热馒头,掰开后内里组织细腻,咬一口松软香甜,配着炒菜或者粥品,那滋味别提多满足了。不过很多人自己在家做切馒头时,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,要么蒸出来的馒头硬邦邦的像石头,要么口感发黏不蓬松,其实想要做出松软好吃的切馒头,并没有那么复杂,关键在于掌握几个核心的小技巧,跟着这些步骤来,就算是厨房新手也能做出媲美早餐店的美味馒头。
首先得从原材料的选择说起,面粉的种类直接影响着馒头的口感。做切馒头最好选用中筋面粉,这种面粉的蛋白质含量适中,既不像高筋面粉那样容易让馒头变得紧实,也不会像低筋面粉那样缺乏支撑力导致馒头塌陷。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用高精面粉做出来的馒头更好,但其实中筋面粉才是做馒头的“黄金搭档”。另外酵母的选择也很重要,建议用活性干酵母,使用前可以先进行激活,准备适量的温水,温度控制在30到40摄氏度之间,这个温度最适合酵母发酵,水温太高会杀死酵母,太低则无法激活酵母活性。在温水中加入一小勺白糖,搅拌至融化后放入酵母粉,静置5到10分钟,直到水面出现一层细密的泡沫,说明酵母已经激活好了,这样后续发酵效果会更好。
接下来是和面的步骤,这一步是决定切馒头是否松软的关键环节。把激活好的酵母水慢慢倒入中筋面粉中,边倒边用筷子搅拌,直到面粉形成絮状,然后开始用手揉面。揉面的时候要掌握正确的手法,手腕发力,将面团反复揉搓、按压,这个过程需要耐心,一般要揉15到20分钟左右,直到面团表面光滑、不粘手,而且能拉出薄薄的筋膜,这样做出来的馒头内部组织才会细腻。很多人揉面时间不够,导致面团没有形成足够的面筋网络,发酵后馒头就容易松散。揉好的面团要放入一个干净的盆中,盖上保鲜膜或者湿纱布,放在温暖的地方进行第一次发酵。发酵环境的温度最好在28到32摄氏度之间,如果家里温度不够,可以把面团放在烤箱里,旁边放一碗温水,或者放在暖气片旁边,发酵时间大概需要1到2个小时,具体要看面团的状态,当面团涨到原来的两倍大,用手指戳个洞不塌陷也不回弹,闻起来有淡淡的麦香味,就说明第一次发酵完成了。
第一次发酵好的面团不能直接塑形,需要进行排气处理。把发酵好的面团取出来放在案板上,用手掌用力按压面团,把里面的空气排出来,然后继续揉面,直到面团恢复到发酵前的大小,这样可以让馒头内部的气孔更加均匀。排气这一步千万不能省略,否则蒸出来的馒头可能会出现大的空洞,影响口感。排气完成后,把面团搓成长条,然后用刀切成大小均匀的馒头坯,切的时候刀要锋利,每切一下都要干净利落,避免馒头坯变形。切好的馒头坯要放在铺有油纸或者湿纱布的蒸笼里,盖上盖子进行第二次醒发,也就是二次醒发。二次醒发的时间不需要太长,大概15到20分钟,当馒头坯涨到原来的1.5倍大,用手轻轻按压感觉有弹性,就说明醒发好了。二次醒发很重要,醒发不足的话馒头蒸出来会发硬,醒发过度则容易塌陷。
最后就是蒸制环节了,蒸馒头的火候和时间也要把握好。蒸锅加水烧开后,把醒发好的馒头坯放入蒸锅中,注意馒头坯之间要留有一定的空隙,防止蒸的时候粘连在一起。盖上锅盖,用大火蒸10到15分钟,具体时间要看馒头的大小,小一点的馒头10分钟左右就可以,大一点的则需要15分钟。蒸好后不要马上开盖,要关火焖3到5分钟,这一步叫做“虚蒸”,可以防止馒头因为突然遇冷而收缩塌陷。焖好后再打开锅盖,这时就能看到一个个饱满圆润、松软可口的切馒头了,掰开看看,里面的组织细腻均匀,咬一口松软有嚼劲,带着淡淡的麦香,比外面买的还要好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