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
家常做牛骨汤,不少人都盼着熬出那种浓白醇厚的汤色,看着就有食欲,可往往忙活半天,熬出来的汤还是清清亮亮的,喝着总觉得少了点味儿。其实牛骨汤怎么做才发白好吃,不用靠什么复杂的技巧,就是家里做饭时几个容易被忽略的小细节,把这些地方做好了,汤自然浓白鲜香。
先说说选骨头,这可是熬汤的底子。得选那种带着骨髓的牛筒骨,最好是新鲜的,看着颜色粉粉嫩嫩,闻着没有怪味,这种骨头熬出来的汤才够香。买的时候让摊主帮忙剁成块,块不用太小,不然熬的时候容易碎,太大了又不好入味,差不多拳头大小就正好。买回家别急着下锅,先找个大盆,把骨头放进去,倒上清水没过骨头,泡上一两个小时,中间可以换一次水,这样能把骨头里的血水泡泡出来,熬汤的时候就不容易腥,汤色也更干净。
泡好的骨头下一步就是焯水,这一步可不能省。有人觉得直接熬省事,其实不焯水的话,汤里会浮着一层血沫,又腥又影响卖相。焯水要冷水下锅,把泡好的骨头捞出来放进锅里,加上几片生姜、一勺料酒,再倒点清水没过骨头。然后开大火煮,等水烧开了,就会看到一层厚厚的血沫冒出来,这时候得用勺子慢慢撇干净,要撇得仔细点,不然残留的血沫还是会让汤有腥味。撇完血沫后,把骨头捞出来,用温水冲一下表面沾着的浮沫,记住千万别用冷水,一冷一热的话,骨头里的营养就锁在里面了,熬不出鲜味儿。
很多人熬不出白汤,问题多半出在炒骨头这一步。把焯好水的骨头沥干水分,锅里放一点点油,不用太多,油热了就把骨头放进去,中小火慢慢炒。炒的时候要勤翻着点,让每块骨头都均匀受热,一直炒到骨头表面有点微黄,能闻到一股淡淡的焦香味儿,这时候骨头里的油脂就炒出来了。油脂是让汤变白的关键,炒过之后油脂更容易乳化,汤自然就会变成奶白色。炒骨头的时候还可以把刚才焯水用的姜片也放进去一起炒,香味儿会更足,去腥效果也更好。
骨头炒好后,马上加入滚烫的开水,这一步也是汤发白的重中之重。很多人习惯加冷水,觉得反正最后都要烧开,其实冷水会让骨头表面的蛋白质突然凝固,油脂也不容易散开,汤就很难熬白。加开水的时候要一次加足,水量要没过骨头还得高出两三厘米,因为熬汤的过程中水分会蒸发,要是中途再加 water,汤的温度降下来,之前炒出来的效果就打折扣了。加好开水后,开大火把汤煮沸,这时候就能看到汤已经开始有点泛白了,煮沸后转成小火,让汤保持微微沸腾的状态,不用盖锅盖,这样能让汤里的腥味随着蒸汽散出去,熬出来的汤更清爽。
熬汤的时候不用急着加盐,也不用放太多香料,简单点反而能突出牛骨本身的鲜味。就放几片生姜、几颗花椒、一个八角,要是喜欢香料味重点,再放一小段桂皮也行,千万别放太多,不然香料的味道会盖过牛骨的香味。熬到一个小时左右的时候,可以加一小勺白醋,白醋能帮助骨头里的钙质和骨髓更好地释放到汤里,而且煮的时间长了,白醋的酸味会挥发掉,不会影响汤的味道。熬汤的过程中,要是表面再浮起少量浮沫,记得用勺子撇掉,这样汤会更干净透亮。
总共熬上两三个小时,汤就会变得非常浓白,像牛奶一样醇厚,这时候就可以加配菜了。喜欢吃萝卜的可以切几块萝卜滚刀块放进去,喜欢吃玉米的就加几段玉米,还有土豆、山药这些配菜也都合适。配菜放进去后再煮二十分钟左右,等配菜变软了,就可以加盐调味了,盐的量根据自己的口味加,加完盐再煮两分钟,让味道融合一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