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导读

煮粥想软糯好吃,关键在做好几个基础细节。选米要选圆粒米如珍珠米、东北大米,或专门的粥米,它们支链淀粉多、易糊化,且要选新鲜透亮、有米香的,陈米煮出的粥味道寡淡。选好米后必须泡米,提前30分钟到1小时,夏天30分钟避免发酸,冬天可1小时或用温水缩短时间,泡米水别倒掉,直接煮粥能保留米香。水米比例按1:8到1:10调整,喜欢稠粥选1:8,稀粥选1:10,煮时水少了加开水,加冷水会让米粒收缩不软糯。火候先用大火烧开,倒米搅拌防粘底,沸腾后转小火慢熬,锅盖留缝防溢出,每隔几分钟顺一个方向搅拌,尤其注意锅底,小火熬30到40分钟至米粒开花、粥体浓稠即可。加配料要注意时机,豆类提前泡2-3小时煮半熟再和米同煮,山药、南瓜等根茎类在粥快浓稠时放,煮10-15分钟,青菜、鸡蛋等易熟配料粥快好时放。粥煮好后焖5-10分钟更绵密,且不要过早放盐糖,避免米粒蛋白质凝固不易煮烂,做好这些就能煮出软糯好吃的粥。

平时在家煮粥,不少人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:要么煮出来的粥米粒分明,吃起来硬邦邦的,没什么香味;要么一不小心就煮糊了锅底,刮都刮不掉,还带着股焦味。其实煮粥这件事,看着简单,里面藏着不少小细节,做好了就能让粥变得软糯绵密,每一口都带着米香。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那些让粥好喝的小办法,都是家里长辈传下来的实用经验,照着做,新手也能煮出一锅好粥。

选对米是煮粥的第一步,这可是基础中的基础。咱们平时吃的米种类不少,有长粒米、圆粒米,还有专门的煮粥米,不同的米煮出来的粥口感差远了。要是想让粥软糯,最好别选长粒米,比如常见的籼米,这种米黏性小,煮出来的粥容易清汤寡水,米粒也比较散。应该选圆粒米,像珍珠米、东北大米这类,它们的淀粉含量高,尤其是支链淀粉多,煮的时候容易糊化,粥自然就浓稠软糯了。还有一种专门的粥米,是把大米磨去了一部分糠皮,颗粒更细碎,煮出来的粥会更绵密,要是想省点事,选这种米也很合适。不过不管选哪种米,买的时候都要看看新鲜度,新鲜的米颜色透亮,闻着有淡淡的米香,陈米味道会发寡,煮出来的粥也没那么好吃。

选好米之后,泡米这个步骤可不能省,很多人觉得麻烦跳过这一步,难怪粥煮不软。泡米能让米粒提前吸收水分,变得膨胀饱满,这样煮的时候更容易开花,淀粉也能更好地释放出来。泡米的时间不用太长,一般提前泡30分钟到1小时就行,具体要看米的种类和天气。夏天温度高,泡30分钟差不多,要是泡久了容易发酸;冬天温度低,可以泡1小时,或者用温水泡,能缩短泡发时间。泡米的水不用太多,刚好没过米粒就行,泡好的水也别倒掉,直接用来煮粥,这样米香能更好地保留在粥里。有一次我着急煮粥没泡米,煮了快一个小时米粒还没开花,后来照着泡米的方法做,不到40分钟粥就软糯了,差别真的特别明显。

水和米的比例也得掌握好,这直接关系到粥的浓稠度。要是水放少了,粥容易煮干煮糊,米粒也会硬;水放多了,粥就太稀了,没什么口感。平时在家煮粥,要是用普通的家用锅,米和水的比例大概在1:8到1:10之间比较合适。比如放一碗米,就放8到10碗水,这里说的碗是指同一个大小的碗,这样比例才准。要是喜欢喝稠一点的粥,就按1:8的比例,喜欢稀一点的就按1:10。不过也不用那么死板,要是煮的时候发现水少了,可以适量加点开水,千万别加冷水,加冷水会让粥突然降温,米粒收缩,煮出来就不软糯了。我刚开始煮粥的时候总掌握不好水量,要么太稠要么太稀,煮的次数多了,慢慢就有经验了,现在随便煮都能刚好达到自己喜欢的稠度。

火候的控制是煮粥的关键,很多人煮不好粥就是因为火候没掌握对。煮粥不能一直用大火煮,那样水容易沸腾溢出,米粒也容易煮碎糊底。正确的做法是先用大火把水烧开,然后把泡好的米倒进去,用勺子搅拌几下,防止米粒粘在锅底。等水再次沸腾后,就转成小火慢慢熬,小火熬的时候要把锅盖留一条小缝,这样既能保持粥的温度,又能防止粥溢出来。熬粥的时候也不能完全不管,每隔几分钟要用勺子搅拌一下,尤其是锅底,要顺着一个方向搅,这样能让淀粉均匀分布,粥会更顺滑,也能避免糊底。熬粥的时间不用太长,一般小火熬30到40分钟就行,具体要看米粒有没有开花,粥有没有变得浓稠。等粥煮到米粒开花,粥体浓稠,用勺子舀起来能缓慢流下的时候,就差不多好了。

要是想给粥加点配料,比如豆类、山药、南瓜之类的,也要注意添加的时机,不然要么配料没煮熟,要么煮烂了没口感。像红豆、绿豆、黄豆这类豆类,质地比较硬,要提前泡发,最好提前泡2到3小时,然后单独煮到半熟,再和米一起煮,这样煮出来的豆子又软又完整,不会夹生。山药、南瓜这类根茎类蔬菜,去皮切小块,在粥煮到快浓稠的时候放进去,煮10到15分钟就行,既能煮熟,又能保持一定的口感。要是想加青菜、鸡蛋这类易熟的配料,就在粥快煮好的时候放,青菜煮3到5分钟,鸡蛋打散淋进去搅成蛋花,这样能保证配料的鲜嫩。我上次煮南瓜粥,把南瓜切好直接和米一起煮,结果粥煮好的时候南瓜都煮成泥了,虽然味道还行,但卖相不好,后来知道要晚点放,煮出来的南瓜粥既有南瓜的香甜,又能看到南瓜块,好吃又好看。

其实怎么做粥软糯又好吃窍门,说到底就是把选米、泡米、加水、火候这些基础步骤做好,每个环节多注意一点,粥的口感就会大不一样。有时候觉得外面卖的粥好喝,其实人家也没什么特别的技巧,就是把这些细节做到位了。在家煮粥,不仅干净卫生,还能根据自己的口味调整,想喝甜的就加点冰糖、红枣,想喝咸的就加点青菜、瘦肉,简单又温暖。周末的早上,早起煮一锅软糯的粥,搭配点小菜,一家人坐在一起慢慢吃,那种满足感是什么都比不了的。

还有一个小细节,就是粥煮好之后可以焖5到10分钟,这样能让米粒充分吸收粥里的水分,变得更软糯。焖的时候不用开火,就把锅盖盖严,利用粥的余温焖着就行。我试过煮好直接吃和焖过之后吃,焖过的粥确实更绵密,口感更好。另外,煮粥的时候不要过早放盐或糖,盐和糖会让米粒的蛋白质凝固,不容易煮烂,要是想加盐或糖,等粥煮好之后再加,搅拌均匀就行。这些小窍门都是平时慢慢摸索出来的,虽然简单,但真的很实用,只要照着做,就能煮出一锅让家人都称赞的软糯好粥。

现在生活节奏快,很多人早上没时间煮粥,但其实晚上可以提前把米泡好,早上起来只要把米和水放进锅里,开小火熬着,洗漱完收拾好,粥也就煮好了,并不会花费太多时间。喝上一碗热乎乎的软糯粥,整个早上都会觉得很舒服。怎么做粥软糯又好吃窍门其实并不复杂,关键在于用心,把每一个小步骤都做好,就能煮出一碗充满烟火气的好粥,温暖自己和家人的胃。